抗生素引发的肠道免疫调节减轻了实验性自身免疫神经炎(EAN)

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免疫调节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 学术背景 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是一种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周围神经的炎性脱髓鞘病变。作为急性弛缓性瘫痪最常见的原因,全球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1-4例。GBS的病理特点包括肌肉髓鞘抗原反应性T细胞及巨噬细胞在子神经膜的聚集。尽管GBS的某些病理特征在不同亚型之间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机制被认为是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ry)机制驱使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攻击周围神经节苷脂及其他未知的神经表位。这种机制通常被认为与呼吸道和尤其是胃肠道感染(如曲状菌肠炎)有关。 近来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与GBS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之间存在相关性。肠道微生物在调节肠道稳态和免疫耐受...

EIF2AK3基因变异与艾滋病患者神经认知障碍的关联研究

基因变异与HIV患者神经认知损伤的关联研究报告 在过去几十年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极大改善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健康状况。然而,即便是在病毒得到有效抑制和免疫系统部分恢复的前提下,仍有高达50%的HIV感染者(People with HIV,PWH)会经历某种程度的神经认知障碍(Neurocognitive Impairment,NCI)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轻度的NCI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顽固,甚至在病毒RNA水平减至可检测范围以下时依然存在。 如研究表明,神经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及与老化相关的疾病在PWH中更为常见。此外,低CD4+ T细胞计数、代谢综合征、丙型肝炎病毒(HCV)共同感染和抑郁症等因素都与NCI的风险增加有关。尽管目前尚无比ART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神经认...

BMAL1在脂多糖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及其相关“炎症风暴”中的潜在作用

BMAL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抑郁行为及其相关“炎症风暴”中的角色 引言 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精神障碍被列为全球负担前10大原因之一,抑郁症是主要贡献者。全球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使其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残疾原因。尽管临床上提供了大量抗抑郁药,但由于初次治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效果有限,有超过30%的病人对这种一线治疗具有耐药性。尽管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拮抗剂氯胺酮因其强大和快速的抗抑郁特性引起了极大兴趣,被报道为治疗抑郁症的新方向,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深入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法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除了压力和肠脑轴功能障碍的已知病理生理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炎症或神经免疫机制在抑郁症进程中起...

中性粒细胞衍生的PAD4诱导CKMT1瓜氨酸化,加剧炎症性肠病中的粘膜炎症

近年来,针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在肠道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异常的免疫应答显然是影响病情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标,是探究在IBD病理过程中,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eptidyl Arginine Deiminase 4, PAD4)的具体作用及其潜在的底物。研究团队指出,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形成被称为中性粒细胞细胞外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网状结构来对抗病原...

SENP6对IFN-I信号通路和抗病毒活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学术背景与研究问题 在抗病毒疗效研究中,I型干扰素(IFN-I, type I interferon) 由于其广谱的抗病毒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IFN-I 的具体信号机制和其调控方式仍然复杂且未完全揭示。有鉴于此,专家们开始注意到可能存在的更深层次的调控机制,比如SUMO化修饰及去SUMO化酶的作用。本研究的特别之处在于揭示了SENP6在IFN-I抗病毒活性调节中的作用。SENP6并不影响病毒诱导的IFN-I的产生,而是调整了IFN-I激活的信号通路,特别是通过去SUMO化调节USP8及其对IFNAR2的作用。这一研究试图解决在病毒感染过程中,SENP6对IFN-I信号激活是否有调控作用,以及该调控机制的生物化学基础。 研究源来源 该研究由Jing Guo, Hui Zheng和Sid...

GITR通过翻译后修饰在败血症中激活NLRP3炎性体,从而加剧溶血磷脂胆碱诱导的巨噬细胞焦亡

研究背景 败血症 (sepsis) 是一种由机体对微生物感染的异常反应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主要由过度的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所致。研究表明髓样细胞(如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败血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败血症早期,脂质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显著影响疾病进展,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其中脂质代谢异常与NLPR3炎症小体的关系尤为值得关注。 NLPR3炎症小体是一种多蛋白复合物,包含传感器NLPR3、适配器ASC和效应器caspase-1。NLPR3能够识别多种病原体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PAMPs和DAMPs),进而引发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活化,最终导致caspase-1的酶切激活,以及下游IL-1β的成熟和Gasdermin D依赖的细胞焦亡 (pyroptosis)。...

中性粒细胞通过靶向Siglec-G破坏B-1a细胞稳态从而加剧脓毒症

研究报告:中性粒细胞通过靶向Siglec-G破坏B-1a细胞的稳态,加剧败血症 背景介绍 败血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失调性免疫反应导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伴随败血症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主要由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触发,导致了机体过度的炎症状态。B淋巴细胞主要分为两大亚群:B-1细胞和B-2细胞。小鼠B-1细胞进一步分为CD5+ B-1a细胞和CD5- B-1b细胞。B-1a细胞是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通过分泌天然IgM抗体和IL-10在组织稳态和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败血症中,腹腔内的B-1a细胞数量...

小鼠模型中脂多糖诱导的脓毒症相关脑病中星形胶质细胞、微胶质细胞和血管细胞的单核RNA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研究

基于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学的小鼠脓毒症相关脑病研究 背景 脓毒症致死的器官功能紊乱,与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衡有关,全球死亡率高。最新研究表明,脓毒症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称为脓毒症关联脑病(SAE)。SAE的症状包括意识改变、认知障碍和神经失调,导致较高死亡率和长期神经损伤。尽管研究了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增多等机制,SAE的具体病理生理学不明,亟需进一步研究。单核细胞RNA测序(snrna-seq)对繁杂细胞异质性的切割有助于疾病单细胞标志的发现。然而,传统的转录组学方法在组织解离过程中忽略了空间信息,限制了对组织损伤炎症细胞招募机制的理解。空间转录组学则提供了在组织切片中评估基因表达的手段,能够保留组织原位的空间信息。 论文来源 本研究由朱艳艳、张茵为共同第一作者,赵平森为主要联系人,该研究发表于...

单纯疱疹病毒1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和激活NLRP3通路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HSV-1感染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和激活NLRP3通路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已经成为影响数百万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和进展有关。HSV-1感染可诱导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但其确切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HSV-1感染对AD的影响和相关机制。 研究来源 本研究由Zhimeng Wang等人发起,来自北京清华大学医药学院,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研究成果发表于2024年《神经炎症杂志》(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DOI链接为:10.1186/s12974-024-03...

小胶质细胞pdcd4缺失通过促进daxx介导的pparγ/il-10信号传导减轻与神经炎症相关的抑郁症

微小胶质细胞PDCD4缺失通过促进DAXX介导的PPARγ/IL-10信号传导减轻神经炎症相关的抑郁 背景介绍 近年来,神经炎症过程已被证明与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在内的多种精神疾病有关。这些疾病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大脑中促炎和抗炎过程的失调。累积证据表明,炎症因子如白介素(interleukin, 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等参与了情感障碍的病理过程。然而,尽管大量研究关注了促炎因子在抑郁症中的作用,但抗炎因子及其在促炎和抗炎因子之间失衡中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炎症刺激对大脑中的常驻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特别敏感。小胶质细胞在应激状况下会被激活,并通过依赖活动的突触修剪参与到情感行为的调节中。周围脂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