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梭菌630菌株对头孢菌素耐药性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C. difficile 对头孢菌素的耐药性研究 背景介绍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DI) 是美国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之一,每年导致大量患者住院甚至死亡。CDI 不仅对患者健康构成威胁,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艰难梭菌的感染性部分归因于其对多种抗生素的固有耐药性,尤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尽管头孢菌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但它们的使用却可能增加患者感染艰难梭菌的风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来发挥作用,主要靶点是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 PBPs)。然而,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例如产生β-内酰胺酶(β-lactam...

通过新建立的筛选方法鉴定纳米霉素A及其类似物作为牙龈卟啉单胞菌IX型分泌系统的功能抑制剂

新型筛选方法鉴定Nanaomycin A及其类似物作为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IX型分泌系统的功能抑制剂 学术背景 Porphyromas gingivalis(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被认为是慢性牙周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除了牙周疾病,P. gingivalis还与多种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痴呆和早产等密切相关。因此,降低P. gingivalis的毒力是治疗这些疾病的关键策略之一。 P. gingivalis通过其IX型分泌系统(Type IX Secretion System, T9SS)分泌一系列高度水解的蛋白酶,称为gingipains。这些蛋白酶能够从环境中获取肽类作为能量来源。尽管T9SS相关蛋白已被广泛研究,但目前尚未发现...

从落叶放线菌中分离的新型噻唑肽类抗生素Thiazoplanomicin的研究

新型抗生素Thiazoplanomicin的发现与研究 学术背景 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针对Neisseria gonorrhoeae(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淋病奈瑟菌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能够迅速产生耐药性,导致传统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等逐渐失效。目前,头孢曲松(Ceftriaxone)是治疗淋病的主要药物,但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寻找新型抗生素成为当务之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全球抗生素研究与开发伙伴关系(GARDP)均强调,开发具有新作用机制或新骨架结构的抗生素是应对耐药性淋病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日本Institute of Microbial Chemistry (BIKAKEN)的研究团队从落叶堆中分离出一种新的放线菌株Actino...

含有tbu-β3,3ac6c的α/β杂合肽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新型α/β杂合肽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研究背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尤其是ESKAPE病原体(包括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对现有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增强,导致传统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失效。因此,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成为当务之急。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不易引发耐药性。然而,天然抗菌肽在体内易被蛋白酶降解,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非天然氨基酸(如β-氨基酸)引入肽链中,以提高其蛋白酶稳定性和抗菌活性。本...

ME1111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一种用于局部治疗甲癣的新型抗真菌剂

ME1111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一种新型局部治疗甲真菌病的抗真菌药物 背景介绍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疾病,影响约5.5%的全球人口。其中,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distal-lateral-subungual onychomycosis, DLSO)是最常见的亚型。甲真菌病的治疗通常依赖于口服和局部药物,但口服药物如特比萘芬(terbinafine)和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存在肝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而局部药物如环吡酮(ciclopirox)和氨甲环酸(amorolfine)虽然安全性较高,但疗效相对较低。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安全的局部抗真菌药物成为迫切需求。 为了开发具有高指甲渗透性和低角蛋白亲和力的新型抗真菌药物,Mei...

肺炎克雷伯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通过抑制SIRT1损害内皮功能

Klebsiella pneumoniae 衍生的细胞外囊泡通过抑制 SIRT1 损害内皮功能 学术背景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Klebsiella pneumoniae(K.pn,肺炎克雷伯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被发现与高血压的发展有关。然而,K.pn 如何影响内皮功能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内皮功能障碍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早期事件,而细菌衍生的细胞外囊泡(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BEVs)在调节宿主细胞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 K.pn 衍生的细胞外囊泡(K.pn EVs)对内...

金黄色葡萄球菌囊泡通过p38 MAPK-MERTK裂解介导的巨噬细胞胞葬抑制损害皮肤伤口愈合

金黄色葡萄球菌囊泡通过p38 MAPK-MerTK裂解介导的巨噬细胞胞葬作用抑制皮肤伤口愈合 背景介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是导致慢性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的伤口中,其感染率高达65%。慢性伤口难以愈合的原因之一是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受到抑制。胞葬作用是巨噬细胞清除凋亡细胞的过程,对炎症的消退和组织修复至关重要。然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如何通过其分泌的囊泡(S. aureus vesicles, SAVs)影响胞葬作用,进而延缓伤口愈合的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囊泡(SAVs)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特别是其如何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来影响伤口修复。通过这一研究,作...

追踪产ESBL大肠杆菌在三级医院中的携带、获得和传播: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

关于ESBL产大肠杆菌(ESBL-EC)在医院非ICU病房中的携带、获取及传播动态的两年研究 抗菌素耐药性是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科(Enterobacterales)菌株的迅速传播尤为值得关注。这类细菌不仅存在于医院感染,也显著影响社区感染。根据全球监测数据显示,ESBL-E菌株在欧洲、中东非洲及美国的分布情况严重不均,这反映了不同地区抗菌药物使用政策和耐药菌传播路径的复杂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ESBL-E菌株在医院中的流行动态,以便制定更为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本研究以意大利罗马著名三级医疗机构“Università Cattoli...

重新审视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的突变耐药性

重新审视Haemophilus influenzae的氨苄西林和头孢他啶的突变性耐药研究 背景与研究动机 Haemophilus influenzae(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机会性细菌病原体,能够引发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及侵袭性感染,如败血症和脑膜炎,特别是在婴儿、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个体中。近年来,随着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BLNAR,β-lactamase-negative ampicillin-resistant)菌株的出现,以及基因型和表型耐药性之间的不明确关联,临床经验性治疗和患者管理面临严峻挑战。 β-内酰胺类药物如氨苄西林曾是治疗H. influenzae感染的首选,但由于氨苄西林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许多国家的治疗方案已经向包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或第三代头孢菌素转变...

使用纳米孔测序技术从阳性血培养中全面识别病原体及预测抗菌素耐药性

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血流感染病原体识别与抗生素耐药性预测研究 学术背景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 BSI)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通常通过血培养阳性结果和全身性感染症状来诊断。血流感染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且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微生物的出现使得血流感染的治疗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传统的病原体识别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ST)通常需要2-5天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 近年来,快速AST设备的出现(如Accelerate PhenoTest BC系统和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