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的级联效应

阿尔茨海默症遗传风险研究的级联模式 背景与研究动机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在于两个病理特征的积累:淀粉样斑块和磷酸化tau神经纤维缠结。这些病理特征通常在记忆丧失和执行功能下降之前的多年内就已存在。淀粉样斑块通常在阿尔茨海默症临床症状出现前约20年开始积累,而tau缠结的空间分布更为贴近报告的认知缺陷和神经退行性病变。 近年来,基于阿尔茨海默症生物标志物进展的一系列理论框架已被提出。这些框架中,基于“淀粉样亚硝基框架”(Amyloid-Tau-Neurodegeneration,ATN)的模型尤为引人注目。在该模型中,AD的进展按照淀粉样物质(A)、tau蛋白(T)和神经退行(N)的顺序依次发生,每一个标志物可以是...

SNUPN基因双等位基因变异导致具有肌原纤维样特征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双等位基因位点变化在 SNUPN 基因中引起具有类肌原纤维特征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学术背景 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复杂且异质的神经肌肉疾病,其特征是由于肌纤维损失引起的逐渐性肌肉无力和萎缩。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ies, LGMD)是其中一种,主要表现为近端肌肉无力。遗传变异是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通常影响对多种肌肉功能至关重要的蛋白质。有趣的是,与RNA剪接相关的基因也被证实是引起某些特定类型肌营养不良的原因。尽管相关基因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约有一半的LGMD患者仍没有明确的遗传诊断。前体信使RNA(pre-mRNA)剪接是生成成熟mRNA转录物的关键步骤,通过内含子去除和外显子的绑定来调控基因表达。剪接是由一个大的动态核糖核蛋白(R...

小鼠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的转录组动态与细胞对话

小鼠卵泡发育中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间的转录组动力学及细胞对话研究 概述 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是一个复杂且多阶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卵母细胞及其周围体细胞的动态基因表达和它们之间的对话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精确分类卵母细胞和卵泡发育阶段,并分析小鼠卵母细胞及其周围颗粒细胞和积液细胞的基因表达,揭示了这些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变化和细胞间的对话机制。本研究由Wenju Liu、Chuan Chen、Yawei Gao、Xinyu Cui等人完成,作者来自同济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机构,成果发表在2024年的《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期刊上。 研究背景 卵母细胞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并在卵泡内发育。卵母细胞和卵泡的发育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通常通过卵泡...

整合单细胞多组学分析揭示了HIV潜伏逆转的潜在调节因子

综合单细胞多组学HIV潜伏逆转研究揭示病毒再活化的全新调控因子 该篇题为《integrated single-cell multiomic analysis of hiv latency reversal reveals novel regulators of viral reactivation》的论文,由Manickam Ashokkumar、Wenwen Mei等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分别来自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和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等多家机构,并于2024年6月20日提前发表在《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中华鲟的自发八倍体及其进化轨迹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中华鲟的自体八倍体及其进化轨迹 背景介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作为鲟鱼亚纲的一员,是一种古老的鱼类群体。由于其独特的基因组结构和经济价值,中华鲟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鲟鱼类被称为“活化石”并且拥有复杂的全基因组重复(Whole-Genome Duplication,WGD)事件,理解其倍性演化能够为鱼类进化研究提供重要洞见。先前的研究表明,鲟鱼类中存在多倍体现象,包括二倍体、四倍体和八倍体。WGD在鱼类进化中非常常见,而中华鲟的基因组则因其复杂的多倍体特性而更具挑战性。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中华鲟的八倍体基因组,并探索了其进化路径。 研究来源 本文的研究由Binzhong Wang、Bin Wu、Xueqing Liu、Yacheng ...

单细胞ATAC-Seq数据的基因集合评分算法基准测试

基因集合评分工具对单细胞ATAC-seq数据的基准测试 作者: Xi Wang, Qiwei Lian, Haoyu Dong, Shuo Xu, Yaru Su, Xiaohui Wu 单位: Pasteurien College(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厦门大学自动化系,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通讯作者: xhwu@suda.edu.cn 期刊: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发布日期: 2024年2月9日(在线公布) 导论 转座酶可及染色质测序(ATAC-seq)是一种强大且常用的表观基因组技术,通过测序分析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染色质可及性。近来,单细胞ATAC-seq(scATAC-seq)技术使得研究单细胞中的染色质可及性成为可能,...

猴痘病毒蛋白序列和密码子使用的分子进化

猴痘病毒蛋白序列和密码子使用的分子进化 研究背景 2022年的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疫情引发了全球公共卫生的巨大关注。然而,猴痘病毒的进化机制仍未被完全了解。猴痘病毒是一种线性双链DNA病毒,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弦状痘病毒亚科Chordopoxvirinae和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其基因组约为197 kb,编码约200个基因。猴痘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包括人类、非人灵长类和啮齿动物。与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 VARV)和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 VACV)类似,猴痘病毒也能导致人类疾病和死亡。 猴痘病毒最早于1958年在丹麦的一个动物设施中被发现,1970年首次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人类病例中分离出来。...

钠丁酸对链霉菌基因表达和蛋白质修饰的影响

多组学数据显示丁酸钠对链霉菌基因表达和蛋白质修饰的影响 学术背景 链霉菌因其具有丰富的基因簇和生产大量天然产物的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真菌的组蛋白修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在原核生物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尤其在链霉菌中,这些抑制剂是否可以影响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代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使得从链霉菌中发现了大量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BGCs),但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这些基因簇大多数处于沉默状态,无法表达出多样的生物活性产物。因此,激活这些沉默的 BGCs 是开发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策略。 论文来源 本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双江和谭华荣等教授团队撰写,文章于2022年9月2日发表于《Genomics Proteomics & Bi...

使用长范围PCR和纳米孔测序检测基因编辑后变化的稳健工作流程

Grepore-seq:一种通过长范围PCR和纳米孔测序检测基因编辑后变化的稳健工作流程 研究背景 CRISPR/Cas9系统作为一种RNA指导的DNA内切酶系统,在基因组编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其在临床治疗中潜力的不断增加,全面评估基因编辑结果变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缺乏一种大规模、经济高效且具有流水线性质的方法来检测基因编辑的结果,特别是插入或缺失大片段的情况。研究表明,CRISPR/Cas9编辑后可能出现非目标效果,如大片段删除和复杂的基因组重排,这对其临床应用提出了挑战。 研究目的和创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引入了一种新型处理流程“grepore-seq”,其结合了长范围PCR和纳米孔测序,以高效且准确地检测CRISPR/Cas9编辑后的多种基因变化。由于Oxford Nan...

在基因组编辑中,sacas9比spcas9具有优越的保真度和不同的编辑结果

高保真度和不同基因编辑结果的SaCas9与SpCas9比较 研究背景 基于Cas9蛋白的CRISPR系统已经成为基因组编辑的强大工具,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基因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最常用的Cas9变体是来自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SpCas9和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SaCas9。尽管这两种Cas9蛋白在许多研究中得到了广泛验证,但具体的基因编辑效果比较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本文旨在系统比较SpCas9和SaCas9在基因编辑中的效率和精确度,并探讨其在不同剪切长度下的编辑性能。 研究来源 本文由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等几个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们撰写,包括Zhi-Xue Yang、Ya-Wen Fu、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