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双人口头确认气管插管:评估预防未识别的食管插管的实践变化

气管插管是麻醉和重症监护中的关键操作,然而,尽管有国际性的宣传活动强调使用二氧化碳波形图(capnography)来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未识别的食管插管(unrecognised oesophageal intubation)仍然导致患者死亡。食管插管是一种可避免的、潜在致命的并发症,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插管者可能依赖临床体征(如胸部起伏、听诊呼吸音等)来确认插管位置,但这些方法并不可靠,容易导致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此外,团队中的层级结构可能阻碍其他成员在发现潜在问题时“发声”,进一步增加了患者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共识指南建议采用双人言语确认(two-person verbal check)来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这种确认可以通过一步法(仅确认持续的二氧化...

多中心外部验证儿科患者30天院内死亡率的术前风险评分

国际多中心外部验证儿科患者30天院内死亡率的术前风险评分 学术背景 儿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虽然较低(<0.5%),但仍然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风险评估工具,如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况评分(ASA Physical Status, ASA PS),虽然简洁,但无法全面反映儿科患者的个体化风险。为了更好地预测儿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风险预测评分模型。这些模型结合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合并症、术前生理数据、药物使用以及手术特征等多种因素,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然而,这些风险评分模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需要经过外部验证,以确保其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群中的有效性。此前的研究中,仅有少数儿科围手术期死亡率风险评分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围手术期输血对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作为长期结果风险因素的影响: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研究

术前贫血(preoperative anaemia)和红细胞(RBC)输血与较差的手术预后密切相关。尽管RBC输血可以增加氧输送,但它也与感染性并发症、血栓栓塞事件、肺炎、败血症、心脏事件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相关。因此,研究术前贫血对手术结果的影响时,必须同时考虑RBC输血的益处和潜在危害。然而,由于接受RBC输血的患者通常病情更重、手术更复杂,因此很难确定RBC输血与不良临床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目前,很少有研究评估输血在术前贫血和术后结果之间的中介效应。一些研究表明,RBC输血可能通过增加氧输送来缓解术前贫血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但年龄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可能改变贫血的耐受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对接受大型非心脏手术患者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和脑血管事件(MACCE)以及全因死亡率...

CT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冷冻神经溶解术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

CT引导下左侧星状神经节冷冻消融术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报告 学术背景 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 VAs),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是心血管医学中的一大挑战,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日益增加的患病率而备受关注。尽管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机械循环支持和心脏除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病情,但对于难治性VAs患者,这些治疗手段往往效果有限。导管消融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其治疗效果通常是暂时的,且患者需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耐受手术。在电风暴(定义为24小时内发生三次或以上的持续性或血流动力学显著的VAs)的情况下,尽管使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植入式心脏除颤器,住院死亡率仍高达29.2%至53.0%。 交感神经系统在VAs的启动和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驱动压力指导的机械通气优化羊模型局部肺生物力学

机械通气指导下的呼吸压力优化——对肺局部生物力学的改进研究 机械通气在临床操作中常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以及全身麻醉后预防肺部并发症。然而,机械通气会导致肺部受到有害的应力和变形,增加临床治疗的复杂性,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研究表明,呼吸系统的驾驶压力增加(driving pressure)与机械通气相关的死亡率直接相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些关联的微观生物力学因素及其在肺内的空间异质性,从而优化机械通气策略。 论文背景 研究机械通气操作下,如何通过调整机械通气的正压呼气末压力(PEEP)以优化局部肺组织的生物力学状态,从而减少因机械通气导致的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及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脑电图指导麻醉与心脏手术后老年患者谵妄

脑电图引导的麻醉和心脏手术后老年患者的谵妄 研究背景 谵妄(Delirium)是一种常见于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在心脏手术后。谵妄不仅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还会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目前的预防措施效果有限,呼吁进一步研究以寻找有效预防方法。在麻醉过程中,过深的麻醉状态被认为是导致术后谵妄的一个重要因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波形的抑制是深度麻醉的一个生物标志。因此,研究人员提出通过使用脑电图引导的麻醉来减少麻醉深度,可能能够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研究来源 本研究由加拿大心脏麻醉临床试验组(Canadian Perioperative Anesthesia Clinical Trials Group)进行,研究主要作者包括Alain Descham...

光遗传学抑制岛叶皮质谷氨酸能神经元调控三叉神经病理性疼痛

光遗传学抑制岛叶皮质谷氨酸能神经元调控三叉神经病理性疼痛 引言背景 三叉神经性神经痛(trigeminal neuropathic pain, TNP)是一种严重的面部疾病,以快速且剧烈的刺痛发作为特征,沿着三叉神经的皮神经节段传播。TNP在女性中发生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虽然传统的外科手术如根切断术或微血管减压术对多数典型TNP患者有效,但对于不典型TNP患者,手术效果往往欠佳,部分患者仍然持续出现症状或产生副作用。因此,亟需通过对脑内不同区域的深入研究来开发新的镇痛干预方法。 岛叶皮层(insular cortex, IC)在几种感觉与认知过程——包括社会互动、学习记忆、情感表达、味觉和焦虑——中扮演着关键角色。IC分为前岛、小颗粒岛和无颗粒岛三个亚区。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小颗粒岛(dys...

小胶质细胞EPOR通过突触修剪参与氟烷诱导的发育性精细运动障碍

当代麻醉安全性研究:小鼠细微运动缺失的新病理机制 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进步,每年有数百万条生命赖以成功的手术。然而,各项临床研究,包括Mayo麻醉安全性小组(MASK)的研究表明,多次接受麻醉的儿童可能更容易发生精细运动控制障碍。但背后的机制尚未清晰。Neurosci. Bull.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与小鼠细微运动缺失相关的新病理机制,并提出了潜在的干预策略,该研究由陕西省四方美军医大学口腔重建与再生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成果于2024年2月17日获得接受。 研究背景: 此次研究针对的是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一种与巨噬细胞吞噬活动相关的微胶质细胞受体,在多次七氟醚麻醉暴露后,小鼠中脑前额叶皮质内明显下调。研究的关键发现是受抑制的EPO/E...

TREM2 通过微胶质细胞修剪 CA1 区树突棘缓解七氟烷诱导的小鼠发育性神经毒性

TREM2在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通过小胶质细胞剪辑海马CA1区树突棘突避免七氟醚引起的发育神经毒性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七氟醚是儿科麻醉中使用最广泛的麻醉剂之一,早期多次接触七氟醚会导致小鼠发育性神经毒性,但其深层次机制尚未明确。星形胶质细胞2号触发受体(TREM2)对早期大脑发育阶段微胶质细胞介导的突触精炼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索了TREM2对七氟醚诱导的发育性神经毒性过程中,小鼠海马CA1区树突棘突剪辑的影响。 研究来源 该研究由邓丽、宋绍勇、赵伟明、孟小文、刘红、郑青、彭可、季富海共同完成,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成果于2024年发表于《Neuroscience Bulletin》杂志。 研究详细过程 a) 研究设计与方法 实验模型构建: 在小鼠出生后的第6、8、...

麻醉条件下线粒体基因编码电压指示器的开发与应用

麻醉条件下线粒体基因编码电压指示器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遗传编码电压指示器(GEVIs)的线粒体靶向应用 背景与研究动机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在多种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生物能量转换、代谢物合成、细胞存活、钙存储和热量产生等。在需要大量需氧代谢的器官中,如大脑和心脏,线粒体的正常功能尤为关键。维持神经元和心肌细胞的静息膜电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这主要通过钠钾泵(Na+/K+ ATP酶)实现。线粒体内膜包含载体、离子通道和离子泵,负责运输各种物质,从而产生并影响线粒体膜电位(MMP, ψm)。ψm与各种细胞生理相关,包括能量生产、反应性氧化物(ROS)形成、促进代谢底物和离子的跨膜运输等。此外,ψm还影响线粒体形态,参与线粒体吞噬和凋亡等过程。 当前测量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方法依赖于脂溶性阳离子染料的分布。然而,至今还没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