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队列的自然史及MRI随访情况

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队列的自然史及MRI随访情况 研究背景 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CCMs)是一种由内皮细胞衬里的脑和脊髓血管畸形,其结构中缺乏平滑肌。由于内皮细胞的渗透性和紧密连接的破坏,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痛或癫痫,伴或不伴有出血。在某些病例中,CCM可能仅作为偶然发现存在。CCM可分为散发性(通常伴有发育性静脉异常,即DVA)和家族性(无DVA且存在多发病灶)。 近20年来,已有超过25项自然历史研究试图定义CCM的症状出血率。早期的研究使用回顾性的方法,仅假设这些病灶自出生即存在,但这些结论并不准确。随后,几项基于前瞻性数据计算的自然历史研究主要基于回顾性收集的数据,并受限于当时的数据收集方法。这些早期研...

无框架光学导航在立体定向激光间质热疗中的准确性

无框架光学导航在立体定向激光间质热疗中的准确性 背景介绍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快速生长且具有侵袭性的脑肿瘤,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然而,对于一些位置较深或身体较虚弱的患者,传统手术方式的风险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立体定向激光间质热疗(laser interstitial thermal therapy,LITT)。这种疗法利用激光探针,在立体定向引导下,通过实时MRI热测量监控精确地破坏肿瘤组织,同时避免损伤周围的脑组织。研究表明,与手术切除的范围相似,消融范围越大,LITT后的治疗效果越好。因此,激光纤维的准确放置成为确保目标病变最大消融和最小化不必要组织损伤的关键。 研究来源 本文由Ilaria Viozzi, Maxime J. P....

顽固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起始区定位方法研究

近年来,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这种癫痫被定义为尽管经过两次适当的抗癫痫药物治疗,仍持续发生严重的癫痫发作。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来说,如果能够准确定位癫痫发作起源区(seizure onset zone, SOZ),通过切除或消融该区域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具有治愈作用。然而,在美国,通过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 SEEG)电极监测不同脑区的癫痫活动是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常见的手术评估方法,但这种方法依赖于检测到足够数量的癫痫发作,患者需住院监测数日甚至数周。此外,即使完成SEEG监测,SOZ的精准定位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研究如何提高SOZ的定位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篇论文的主要作者包括Ale...

岛叶胶质瘤的激光间质热疗法:一种新型治疗策略

激光间质热疗法在岛叶胶质瘤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和问题陈述 岛叶胶质瘤的管理一直面临着显著的外科挑战。由于岛叶周围复杂的功能和血管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切除手术具有高度技术挑战性。通过颅裂或经皮质路径切除低级别和高级别岛叶胶质瘤,可以改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恶性无进展生存期以及癫痫控制。然而,尽管在显微手术技术、术中定位和其他辅助工具(如术中MRI或5-氨基乙酰丙酸)的进步,岛叶肿瘤的切除仍然与显著的发病率相关,且获取全切肿瘤的成功率较低。 激光间质热疗法(Laser Interstitial Thermal Therapy,LITT)是一种新型、精准且创伤较小的肿瘤减灭治疗选择,适用于岛叶胶质瘤患者。LITT不仅能有效治疗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还能通过选择性靶向肿瘤组织,保护...

大脑旁中央小叶与主要运动皮层之间功能联系的解剖功能研究

神经外科研究:顶中央小叶和主要运动皮层之间功能联系的解剖功能研究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人类大脑中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涉及运动功能和其可塑性的脑区域。已知顶中央小叶(paracentral lobule,简称PCL)和主要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简称M1)在运动输出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顶中央小叶和初级运动皮层之间的解剖和功能联系及其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研究目的及背景 本研究由Yusuke Kimura, Shoto Yamada, Katsuya Komatsu, Rei Enatsu等人在札幌医科大学、带广综合医院、Sunagawa市医疗中心和北海道儿童健康与康复医疗中心共同进行。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s...

神经外科中的激光间质热疗法:单一外科医生对313名患者的经验

神经外科中的激光间质热疗法:单一外科医生对313名患者的经验

神经外科激光间质热疗(LITT)临床研究报告 背景介绍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间质热疗(Laser Interstitial Thermal Therapy, LITT)在神经外科肿瘤治疗领域中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治疗难以接近或对常规治疗抵抗的颅内病灶方面。1–5 LITT是一种微创的热消融技术,能够在不损伤健康组织的前提下,精准定位并消融病灶,使得许多传统手术难以到达的区域得以治疗。2,6,7 在过去的十年里,LITT的应用迅速扩展,涵盖了新诊断和复发的胶质瘤、转移瘤、硬脑膜病变以及放射性坏死(Radiation Necrosis, RN)等多种颅内肿瘤。8–12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LITT还可以通过破坏血脑屏障和去血管化病灶组织,增强辅助疗法的效果,例如促进化疗药物的扩...

将手术室变成混合现实环境: 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将手术室变成混合现实环境: 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将手术室变成混合现实环境:前瞻性临床研究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手术 对脑动脉瘤的手术处理是神经外科中一个高度复杂且精细的过程。为了改善手术效果,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近年来,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技术的发展为手术室(Operating Room, OR)带来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在使用头戴显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 HMD)的情况下,外科医生可以在患者的实际解剖结构上叠加虚拟的三维(3D)图像,从而提高空间定位和操作的直觉性。 研究背景和目标 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型的混合现实头戴显示器(MR-HMD)在脑动脉瘤夹闭手术中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对外科医生空间定位的帮助。传统的手术导航系统通常依赖于二维(2D)显示器,而外科医生需要将其手部操作在3D现...

基于放射组学的术后立体定向放疗后脑转移瘤患者局部控制预测

放射组学在脑转移患者术后立体定向放疗局部控制预测中的应用 学术背景 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 BMs)是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其发病率远远超过了原发性脑瘤如胶质瘤。最近的医疗指南建议对症状明显或较大的脑转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为了提高局部控制率,建议对一到两个切除的BMs患者进行切除腔的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方法可以在术后12个月内实现70%到90%的局部控制率。然而,即使在辅助SRT后,局部失败(Local Failure, LF)的风险仍然存在,这引发了对预治疗放射组学(radiomics)预测工具的需求,以识别高LF风险的患者。 研究主要信息 该研究由Josef A. Buchner等发表在《Neuro-Oncolo...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脑膜转移:基于对比FLAIR的发病率、风险因素和预后综合分析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脑膜转移的综合分析 在这篇发表于《Neuro-Oncology》期刊的文章中,从2024年起研究团队深入探讨了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患者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LM)的发生率、风险因素及预后。这项研究由来自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Yonsei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的Yae Won Park等学者、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New York University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的Rajan Jain等人共同完成。 背景及研究目标 脑膜转移是IDH野生型胶...

儿科低级别胶质瘤在MAPK抑制治疗中的耐药、反弹和复发:通过改良Delphi方法建立的国际共识

儿科低级别胶质瘤在MAPK抑制治疗中的耐药、反弹和复发:通过改良Delphi方法建立的国际共识 学术背景 小儿低级别胶质瘤(Pediatric low-grade glioma, PLGG)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类型。尽管该类肿瘤整体生存率较高,但由于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很多患者会长期受到肿瘤稳定和肿瘤进展交替出现的困扰。尤其是在现代分子靶向治疗时代,由于PLGG多与RAS/MAPK通路的激活有关,这类治疗已经被临床试验广泛应用,并且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BRAF和MEK抑制剂联合治疗用于携带BRAFV600E突变的PLGG。然而,随着靶向治疗的广泛应用,抗药性、治疗后肿瘤复发以及在终止治疗后迅速反弹生长的现象也随之增加。目前对于这些不同生长模式的定义和处理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