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的转录组动态与细胞对话

小鼠卵泡发育中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间的转录组动力学及细胞对话研究 概述 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是一个复杂且多阶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卵母细胞及其周围体细胞的动态基因表达和它们之间的对话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精确分类卵母细胞和卵泡发育阶段,并分析小鼠卵母细胞及其周围颗粒细胞和积液细胞的基因表达,揭示了这些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变化和细胞间的对话机制。本研究由Wenju Liu、Chuan Chen、Yawei Gao、Xinyu Cui等人完成,作者来自同济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机构,成果发表在2024年的《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期刊上。 研究背景 卵母细胞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并在卵泡内发育。卵母细胞和卵泡的发育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通常通过卵泡...

人类胎儿肝终末红细胞生成的全面表征和全球转录组分析

人类胎儿肝终末红细胞生成综合特征及全转录组分析 背景和问题 红细胞生成(Erythropoiesis)是红细胞生产的过程。起初在卵黄囊中发生“原始”红细胞生成,逐渐被胎儿肝脏(Fetal Liver, FL)和出生后骨髓(Bone Marrow, BM)中的“终末”红细胞生成取代。在人类胎儿发展过程中,FL 是关键的红细胞生成器官,但目前对人类 FL 红细胞生成的认识非常有限。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综合特征和全球转录组分析人类胎儿肝脏终末红细胞生成,探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并进一步理解培养系统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研究来源 本文由Yongshuai Han, Shihui Wang, Yaomei Wang, Yumin Huang, Chengjie Gao, Xinhua Guo,...

汉族人全基因组测序:从端粒到端粒

T2T-YAO:汉族全长双倍体参考基因组的组装实现 科学背景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自发起三十年以来,生物医学研究领域设定了一个长期目标,即构建完整而精确的人类参考基因组。然而,受限于测序技术的局限性,长期以来难以达到这个目标所需的全面性和精确度。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突破,T2T(Telomere-to-Telomere,端粒到端粒)项目公布了第一个全长单倍体人类基因组,即T2T-CHM13v1.1。这一成果填补了8%先前未知的高重复区域,使基因组质量达到了Q73.94,即每24.8兆碱基一次错误。 然而,即使这一成就令人振奋,T2T-CHM13基因组并不是真实人类个体的代表,而是源于一个缺失Y染色体的完全葡萄胎(CHM)细胞系的单倍体基因组。...

TM7SF3 控制 TEAD1 剪接从而预防 MASH 诱导的肝纤维化

背景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代谢功能失调相关脂肪肝病(MASLD,previously NAFLD)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然而,现有对其病理机制的了解还不完全,包括其进展至代谢功能失调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肝纤维化及其实质病态生理过程。肝纤维化是MASH患者死亡及肝脏不良事件的主要预测因素,而其发生主要由于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抑制HSC的激活对阻止和减少MASH的纤维化至关重要。 Hippo信号通路和TEAD1(transcriptional enhanced associate DNA-binding 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1)是现存研究发现与多种疾病如炎症、纤维化和癌症密切相关的因子。然而,TEAD1如何在肝星状细胞中扮演角色尚未有深...

QDPR缺乏驱动胰腺癌中的免疫抑制

背景介绍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一种具有高度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的恶性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治疗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例如抗PD-1和抗CTLA-4治疗。肿瘤来源的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肿瘤免疫抑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导致包括PDAC在内的癌症的ICB抵抗。揭示这种免疫抑制机制将为增加ICB治疗效果提供新的策略。生物喋呤(Biopterin)代谢影响肿瘤的免疫环境,而生物喋呤代谢途径中关键酶二氢蝶呤还原酶(QDPR)的缺乏可能会造成ICB...

短期冷暴露在棕色脂肪中诱导了持久的表观基因组记忆

短期冷暴露在褐色脂肪组织中诱导了持久的表观基因组记忆 背景介绍 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是哺乳动物中主要的非颤抖产热器官,在寒冷刺激下可以将化学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褐色脂肪组织具有高密度的线粒体,这些线粒体中含有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该蛋白在电子传递链产生的质子梯度下通过释放脂肪酸来产生热量。BAT的激活,通过冷暴露、局部高热或β-肾上腺素激动剂,可能对人类代谢有益,通过燃烧储存的卡路里,抵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然而,个体之间的BAT质量和活动水平变化很大,这受到光照时间、环境温度、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浆葡萄糖水平和糖尿病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个体差异很可能部分...

微生物代谢物通过抑制HIF-2α-鞘氨醇通路介导限时进食对MASH的有益效果

一种微生物代谢产物通过抑制 HIF-2A-神经酰胺通路中介时间限制进食对 MASH 的有益作用 引言 背景介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MASLD/MASH)是一种影响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MASLD 包括从肝脏脂肪变性到更具攻击性的 MASH,后者以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为标志,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当前临床治疗主要集中于阻止 MASLD 的进展和逆转现有的 MASH。然而,由于其复杂的病理学和缺乏有效的医学干预手段,饮食和生活方式的...

电子传递链抑制增加了细胞对嘌呤运输和回收的依赖

抑制电子传递链增加细胞对嘌呤运输和回收的依赖性 研究背景 电子传递链(ETC)是线粒体中负责能量生成的关键机制,其在细胞维持稳态和生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当ETC功能受损时,细胞如何调整代谢以应对这一变化尚不完全清楚。癌症细胞和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IEMs)中的突变导致的代谢紊乱非常普遍,这些突变涉及多个代谢途径如糖酵解、氨基酸氧化和尿素循环。这些病理机制在癌症和IEMs之间存在共通点,通过研究其中的代谢重塑,可能为理解跨领域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研究源与作者 本文发表于《Cell Metabolism》,由Zheng Wu和团队成员Divya Bezwada、Feng Cai、Robert C. Harris等人共同撰写,作者分别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芝加哥大学等研究机构...

致癌脂肪酸氧化通过破坏昼夜节律感知参与睡眠缺失促进的肿瘤生成过程

肺癌患者中脂肪酸氧化通过昼夜节律感知破坏引起睡眠缺失促进的肿瘤生成 背景介绍与研究动机 昼夜节律调节是动物维持生理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而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昼夜节律紊乱不仅引起免疫功能失调、代谢紊乱,还可能导致癌症复发和肿瘤免疫逃避。已有研究显示,睡眠缺失(Sleep-deficiency, SD)促进癌症转移、肿瘤生长和癌症免疫逃逸,但如何通过代谢重编程感知昼夜节律破坏,进而推动睡眠缺失相关的癌症发展,这一机制仍然不明确。 论文来源与研究团队 该研究论文由Peng Fei, Jinxin Lu, Keyu Su等科研人员撰写,研究团队来自大连医科大学癌症干细胞研究所、南方中国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色谱研究与应用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论文于2024年7月2日...

肠道微生物在精氨酸代谢中的改变决定骨骼机械适应性

肠道微生物变化在赖氨酸代谢中的作用对骨力学适应的影响 研究背景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了超过2亿人,并且给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研究表明,骨骼健康的维持和骨质疏松的防治离不开机械负荷。然而,临床证据指出,不同个体在对运动负荷的骨骼响应(骨力学适应)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过去几十年里,已逐渐发现肠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骨质稳态之间存在关联。因此,了解肠道微生物对于骨力学适应的调节机制,并找到可能的干预措施,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研究来源 这篇研究论文题为《Gut microbial alterations in arginine metabolism determine bone mechanical adap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