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周期成分中 β/θ 功率比在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症研究与治疗前沿:脑电图周期成分中的贝塔/西塔功率比作为潜在生物标志物 背景介绍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ementia, AD)是一种逐步发展的疾病,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到80%[1]。在AD的早期阶段,通常会出现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在此阶段个体仍然可以独立生活[2]。区别MCI与AD或健康老化的生物标志物对于开发预防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护理负担并降低护理成本[3]。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一种非侵入性且成本低廉的工具,可通过不同空间尺度的电压差异评估神经离子电流流动,具有高时间分辨率[4-6]。大多数关于AD和MCI的EEG研究集中在分析功...

视觉Oddball任务难度与P3m幅度相关

视觉Oddball任务难度调节与P3m幅度 背景介绍 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和事件相关场(Event-Related Fields, ERF)是探讨大脑认知处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P3成分(在脑磁图中称为P3m)的研究尤其受到关注。P3通常出现在刺激呈现后300到600毫秒内,表现为较大的正向偏转,其潜伏期和幅度可以受到不同任务参数的影响,例如任务难度、刺激概率等。同时,P3的变化与多种神经和精神障碍密切相关,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因此P3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理标记物用于诊断这些疾病。 已有研究表明,任务难度的增加通常会导致P3(m)幅度的减少。然而,尚不清楚由于任...

增强的预刺激θ和α振荡预示着跨模态联想的成功编码

增强跨模态记忆编码前的θ波和α波振荡增加 背景介绍 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是人类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机制之一是通过不同感觉通道的刺激形成联想。然而,目前的理论认为,在跨模态(crossmodal)联想编码过程中,θ波(theta band,3-7 Hz)振荡的相位和功率起着功能性的作用。此外,若在刺激呈现前在θ波范围内(3-7 Hz)以及α波范围内(8-12 Hz)和低β波范围内(13-20 Hz)持续存在振荡活动,这对随后的记忆过程和认知处理有着调节作用。 研究课题 本研究旨在测试这样一个假设:前刺激的低频活动特性对成功形成跨模态记忆是相关的。研究设计特意用于独立于单个项目记忆而调查连带记忆。参与者需要记住视听刺激对并在随后的识别任务中分辨它们和重新排列的新配对。...

癫痫中宏观固有动态与微回路功能关系的研究

癫痫中宏观固有动态与微回路功能关系的研究

癫痫中宏观固有动态与微回路功能的关系研究 研究背景 癫痫是一组以异常自发脑活动为特征的神经障碍,涉及多尺度的脑功能组织变化。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癫痫相关的自发脑活动干扰对宏观固有动态和微回路组织的影响程度,以及这些变化如何支持其病理相关性。因此,研究癫痫患者的自发脑活动如何影响宏观动态及微回路功能,探讨其病理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研究来源 本研究由以下学者共同完成:Siqi Yang(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Yimin Zhou(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Chengzong Peng(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Yao Meng(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Huafu Chen(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Shaoshi Zhang(新加坡国立大学...

基于源级EEG和图论的卒中后癫痫患者功能连接变化研究报告

基于源级EEG和图论的卒中后癫痫患者功能连接变化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癫痫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特发性、先天性、头部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或者脑血管疾病(Disease)。其中,脑血管疾病占全部癫痫病例的约11%,是老年癫痫患者最常见的病因。同时,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 PSE)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至30%的卒中患者可能会发展为PSE。卒中性癫痫的风险因素包括皮质参与、出血性转化、早期癫痫发作、年轻时发病、卒中严重程度(如高NIHSS评分)以及酗酒。 网络科学和图论被认为在理解脑功能上具有显著潜力。图论的图指标可反映网络的整合和隔离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包括癫痫在内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然而,尽管已有研究表明癫痫患者的脑网络...

基于知识图谱推荐的生物医学关系提取

医学关系抽取与知识图谱推荐结合的研究报告 背景介绍 在医学领域,文献的爆炸式增长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及时跟踪各自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从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来看,不断发展的自动化工具能够帮助识别和提取非结构化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这一任务被称为关系抽取(Relation Extraction,RE)。RE的主要目标是从文本中提取和分类医学实体之间的关系,增强我们对生物医学过程的理解。 目前,大多数尖端的医学RE系统使用深度学习方法,主要针对同类型实体间的关系,如基因和药物等实体。然而,这些系统大多仅限于从文本直接提取的信息,忽略了专门领域的知识库,如本体论(Ontology),这些本体论通常结构化为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s,DAG)。 另一方面,基于知识图谱(Kn...

单细胞皮层形态脑网络:表型关联和神经生物学基础

研究背景与问题 陈述 本文是一项关于单一被试形态学脑网络在表型关联性及神经生物学基础方面的研究。该研究结合了多模态和多尺度数据,揭示了形态学脑网络与性别的差异、其作为个体特异性标志的潜力以及其与基因表达、层特异性细胞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关系。这些发现深化了我们对单被试形态学脑网络作用和起源的理解,并为其在未来个性化脑联结组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形态学脑网络指的是基于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写为sMRI)估算的脑区域之间的形态学关系。最早的研究通过计算一个群体中某形态学指标(如灰质体积,皮层厚度或表面积)的区域间协方差来估算这些关系,但这种基于群体的方法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导致了形态学脑网络所揭示的神经生物学意义不明确...

组蛋白H3K9ac特异性重编程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与转移

关于组蛋白H3赖氨酸9位乙酰化(H3K9ac)特异性重编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进展与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背景介绍 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最为普遍和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导致超过50万癌症相关死亡病例,位列癌症致死原因第六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占所有食管癌病例的近90%,主要影响东亚和非洲地区的人群。尽管近几十年在治疗上取得了显著进展,ESCC的总体5年生存率仍低于20%,这主要源于ESCC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或存在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容易导致肿瘤病灶复发或远处转移,最终致病。 目前已知大多数人类癌症是由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翻译后修饰(PTMs)。ESCC的基因组异常已被广泛研究,但缺乏驱动突变,因此基因组指导的治疗...

GRIN2A 突变是预测多种癌症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受益者的新指标

GRIN2A 突变是多种癌症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受益者的分层新指标 背景介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通过调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通路,已经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了革命性进展。然而,尽管ICIs疗效显著,不同肿瘤患者之间的临床反应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识别预测ICI反应的可靠生物标志物对于开发更精准的治疗干预措施是迫在眉睫的。在现今的研究中,已有多种生物标志物被联系到ICI反应,包括免疫检查点水平、肿瘤突变负荷(TMB)、非整倍性评分、插入缺失变异和单核苷酸变异(SNV)新抗原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淋巴细胞浸润、特定基因突变和拷贝数变异(CNA)。但是,这些生物标志物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局限性。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

NAMPT和PAK4的双重抑制在铂耐药性卵巢癌三维球状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

NAMPT和PAK4的双重抑制在铂耐药性卵巢癌三维球状模型中的抗肿瘤效果 铂类抗药性卵巢癌是一种恶性妇科肿瘤,治疗难度大,患者生存期短。近年来,研究者们试图找到新的治疗策略,针对癌症干细胞(CSCs)的治疗成为了一个重要方向。CSCs富含于腹腔内的卵巢癌肿瘤团块中,这些团块不仅具有高度的肿瘤生成能力,还对常规铂类药物具有抗药性。本文研究了一种创新的双靶点抑制剂KPT-9274在3D细胞球体模型中的抗癌效果,特别针对铂类抗药性卵巢癌。 研究背景 铂类药物目前是卵巢癌治疗的主要方案,但超过80%的高级别病例会发生复发,这是由于肿瘤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尽管VEGF抑制剂、PARP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部分病例中显示了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患者最终仍会复发。因此,新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 研究者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