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tsRNA-Gln-I-0095治疗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神经胶质激活和炎症的双重调控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tsRNA-Gln-i-0095调控机制研究 学术背景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多种眼科疾病的重要病理机制,包括青光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I/R损伤会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死亡,进而引发视力丧失。尽管目前已有一些治疗策略,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抗青光眼药物,但其临床效果有限。因此,深入研究I/R损伤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转移RNA衍生的小RNA(tsRNA)作为一种新型基因调控分子,逐渐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tsRNA在多种生物过程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视网膜I/R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索tsRNA-Gln-i-0095在视网膜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治...

内质网-线粒体钙稳态调控在骨骼肌萎缩中的意义

钙离子在骨骼肌功能中的关键作用及其与线粒体和内质网的交互 学术背景 钙离子(Ca²⁺)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尤其在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合(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ECC)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骼肌的收缩依赖于钙离子从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SR)的释放和再摄取,这一过程由多种钙离子通道和泵调控,如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 RYR)和肌醇1,4,5-三磷酸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 IP3R)。此外,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也通过调控钙离子的摄取和释放,影响骨骼肌的功能和代谢。 然而,钙离子稳态的失调可能导致线粒体钙超载,进而引发线粒...

Poldip2通过调节ROS介导的ZO-1磷酸化和定位介导脑血管通透性

POLDIP2通过调节ROS介导的ZO-1磷酸化及定位调控脑血管通透性 背景介绍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脑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和神经元共同构成。脑内皮细胞通过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 TJs)形成连续的物理屏障,调控物质从血液进入脑组织的通透性。紧密连接的主要成分包括跨膜蛋白(如occludin和claudins)和支架蛋白(如ZO-1、ZO-2和ZO-3),其中ZO-1在维持TJ结构和功能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会诱导ZO-1的酪氨酸磷酸化,导致其从细胞间连接处解离,从而破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POLDIP2(Polymeras...

N88S Seipin相关Seipinopathy:一种与铁稳态丧失相关的脂质病

N88S Seipin相关Seipinopathy是一种与铁稳态丧失相关的脂质病 学术背景 Seipin是一种由人类BSCL2基因和酵母SEI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形成内质网(ER)结合的同源寡聚体。这种寡聚体在靶向ER-脂滴(LD)接触位点中起关键作用,促进三酰甘油(TG)向新生LD的传递。BSCL2基因的突变,特别是N88S和S90L,会导致Seipinopathy,这是一组以N88S Seipin错误折叠成包涵体(IBs)和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MNDs)。尽管Seipin在神经系统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非靶向质谱蛋白质组学和脂质组学分析,探讨N88S Seipin突变对细胞脂质代谢和铁稳态的影响,以揭示Seipinopathy的病...

PRDX5和PRDX6在公牛精子中的易位和寡聚化:对冷冻保存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

PRDX5和PRDX6在牛精子冷冻保存中的氧化应激反应 学术背景 冷冻保存是动物繁殖和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关键步骤,尤其是在牛精子的保存中。然而,冷冻保存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应激会显著降低精子的质量,导致DNA断裂、线粒体功能受损以及膜流动性改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精子的活力和存活率,还可能影响其受精能力。为了应对氧化应激,细胞内的抗氧化蛋白,特别是过氧化物还原酶(Peroxiredoxins, PRDXs)发挥了重要作用。PRDXs是一类抗氧化酶,能够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重点关注了PRDX5和PRDX6这两种PRDXs在牛精子冷冻保存中的行为。PRDX5主要位于线粒体鞘中,保护线粒体功能,而PRDX6...

FOXC1介导的丝氨酸代谢重编程增强结直肠癌生长及5-FU耐药性

FOXC1介导的丝氨酸代谢重编程增强结直肠癌生长及5-FU耐药性 背景介绍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尽管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肿瘤的发展和化疗耐药性仍然是临床治疗中的重大挑战。5-氟尿嘧啶(5-FU)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化疗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 TS)来干扰核苷酸生物合成,从而抑制DNA复制和修复。然而,结直肠癌对5-FU的耐药率仍然较高,因此探索其耐药机制成为研究的重点。 代谢重编程在肿瘤生长和化疗耐药性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丝氨酸代谢是肿瘤代谢的重要特征之一。丝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主要通过外源性摄取和从头合成途径(Se...

金黄色葡萄球菌囊泡通过p38 MAPK-MERTK裂解介导的巨噬细胞胞葬抑制损害皮肤伤口愈合

金黄色葡萄球菌囊泡通过p38 MAPK-MerTK裂解介导的巨噬细胞胞葬作用抑制皮肤伤口愈合 背景介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是导致慢性伤口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的伤口中,其感染率高达65%。慢性伤口难以愈合的原因之一是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受到抑制。胞葬作用是巨噬细胞清除凋亡细胞的过程,对炎症的消退和组织修复至关重要。然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如何通过其分泌的囊泡(S. aureus vesicles, SAVs)影响胞葬作用,进而延缓伤口愈合的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囊泡(SAVs)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特别是其如何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来影响伤口修复。通过这一研究,作...

Kindlin-3而非Talin-1在β2整合素聚集中起作用

Kindlin-3在β2整合素簇化中的关键作用 学术背景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丰富的白细胞类型,其招募对于先天免疫和炎症反应至关重要。中性粒细胞招募的初始和关键步骤是它们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这一过程依赖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触发的整合素由内向外信号传导(inside-out signaling),从而诱导β2整合素的激活和簇化。尽管已知Kindlin-3和Talin-1在整合素由内向外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但它们在β2整合素簇化中的具体贡献尚不明确。传统的研究方法通常在粘附细胞上进行,这会导致整合素与配体结合的同时触发由外向内信号传导(outside-in signaling),从而难以区分两种信号传导对整合素簇化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研究,旨在通过高分辨...

胶质瘤微环境中三级淋巴结构的诱导及其在抗胶质瘤免疫中的作用

胶质瘤免疫治疗中的三级淋巴结构诱导及其抗肿瘤免疫作用 背景介绍 胶质瘤(gliom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脑肿瘤,其特点是肿瘤微环境(glioma microenvironment, GME)中淋巴细胞浸润有限,呈现出“免疫荒漠”状态。这种特性使得胶质瘤对多种免疫疗法不敏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多种实体瘤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胶质瘤中的应用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尽管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的免疫治疗研究已经展开,但仅有不到20%的患者能够从中获得持久的临床益处。因此,如何通过新的免疫治疗策略促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TILs)在GME中的浸润,并将GME从免疫抵抗状态转变为免疫激活状态,成为了当...

Wnt/β-catenin信号在脉络丛肿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脉络丛肿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 背景介绍 脉络丛(Choroid Plexus, CHP)是位于脑室中的分泌性上皮结构,主要负责脑脊液(CSF)的分泌和血-脑脊液屏障的建立。脉络丛肿瘤(Choroid Plexus Tumors, CPTs)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中,尤其是在1岁以下的婴儿中,占儿童肿瘤的20%。CPTs分为脉络丛乳头状瘤(CPP)、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和脉络丛癌(CPC)。尽管CPP在儿童和成人中均有发生且预后较好,但CPC则具有高度侵袭性,5年生存率仅为26%-73%。目前,CPT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切除,但由于对肿瘤病理机制的了解不足,缺乏特异性的化疗药物,治疗效果有限。 近年来,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揭示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