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脑机接口用于神经记录、神经刺激和药物递送

模块化脑机接口用于神经记录、神经刺激和药物递送

模块化脑机接口:神经记录、神经刺激与药物递送的创新突破 学术背景 脑机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是神经科学与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实现大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电荷、物质与信息交互,广泛应用于神经解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脑科学研究。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多模态脑机接口(multimodal BMI)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类接口能够同时支持神经记录、神经刺激和药物递送等多种功能。然而,现有的多模态脑机接口大多针对特定场景设计,具有高度集成的固定配置,难以适应不同实验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Sheng等人提出了一种模块化的多模态脑机接口,旨在通过灵活的模块化设计,使脑机接口能够根据不同实验需求调整配置、模态和功能。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设备的适应性,还为需要多种...

通过影像、放疗、药物输送和治疗系统改进胶质母细胞瘤治疗

改善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成像、放疗、药物输送和治疗系统 学术背景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最常见且最具侵袭性的脑癌类型,其预后极差,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10%。尽管几十年来在药物、放疗和手术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患者的生存期仅略有延长。目前的标准化疗方案是Stupp方案,即手术切除后结合放疗和替莫唑胺化疗。然而,Stupp方案仍然是一种姑息治疗,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后都会复发。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通过医疗设备的创新来增强现有治疗方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改进成像技术、放疗设备、药物输送系统和治疗设备来提升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文章重点关注了如何通过医疗设备增强Stupp方案的疗效,以及如何通过直接针对肿瘤的治疗设备来改善患者预后...

STST:动态视觉刺激生成中的时空风格转移算法

关于动态视觉刺激生成的时空风格转移算法的研究报告 学术背景 视觉信息的编码与处理一直是神经科学和视觉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工视觉系统与生物视觉系统之间的相似性成为热点。然而,视觉研究中生成适当的动态视觉刺激以测试特定假设的方法相对匮乏。现有的静态图像生成方法虽然已有较大进展,但在处理动态视觉刺激时,仍存在灵活性不足、生成结果偏离自然视觉环境统计特性等问题。为此,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名为“时空风格转移”(Spatiotemporal Style Transfer, STST)的算法,旨在生成能够匹配自然视频的低级时空特征,同时去除高级语义信息的动态视觉刺激,为研究物体识别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此外,深度学习模型在视觉任务中的表现与生物视觉系统的比较也需要大量的可...

用于加权网络随机化的模拟退火算法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加权网络随机化研究 背景介绍 在神经科学领域,连接组学(connectomics) 是研究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分支。随着现代成像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能够获取到大量的生物意义丰富的边权重(edge weights),这些权重信息对于理解大脑网络的组织和功能至关重要。然而,尽管加权网络分析在连接组学中日益普及,现有的网络随机化模型大多仅保留二元节点度(binary node degree),而忽略了边权重的重要性。这导致在评估网络特征的显著性时,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出权重信息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McGill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Minnesota等机构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al...

用于运动病探测的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标志物

探讨运动病的生物标志物与生物传感器:解决诊断难题的创新方向 运动病(Motion Sickness,MS)是人类普遍经历的一种综合症,发生在交通工具或者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所引起的非自然运动中。它的特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出虚汗及肤色苍白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他躯体和心理上的不良后果。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客观指标及实时检测方法,运动病的精确诊断一直是医疗领域中的难题。尽管已有研究显示一些生理和生化指标可能与运动病的发生相关,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综述和统一的技术解决路径。为此,《Biosensors and Biomark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Motion Sickness》这一科学论文集中探讨了运动病的病理机制、潜在...

靶向线粒体的双金属纳米酶通过清除活性氧和减轻炎症缓解神经性疼痛

靶向线粒体的双金属簇纳米酶通过清除ROS和减少炎症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景介绍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复杂且多方面的大众健康问题,其高发病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负面影响使其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方案存在局限性,包括疗效不足以及药物副作用明显等问题。这种情况促使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以改进管理慢性疼痛的手段。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机制复杂多样,激活的脊髓胶质细胞以及微环境中炎症介质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积累,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研究表明,中心神经系统(CNS)中ROS的生成会激活如核因子κB(NF-κB)等转录因子,导致促炎性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从而在神经元中维持和扩展疼痛感知。此外,线粒体功...

针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外显子44跳跃的Brogidirsen双靶点反义寡核苷酸的1/2期临床试验

双靶点外显子跳跃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中的新进展:Brogidirsen的I/II期临床试验 背景介绍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致命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骨骼肌和心肌功能,导致患者早期丧失行动能力,甚至器官衰竭。截至目前,DMD尚无根治方法。其病因是由X染色体短臂(Xp21.2)的DMD基因突变引起,导致编码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缺失或异常。抗肌萎缩蛋白是维持肌细胞膜结构稳定的关键蛋白,其缺失会引发肌纤维的逐渐退化,最终导致肌肉坏死和功能衰退。 目前的DMD治疗策略中,外显子跳跃疗法(Exon-Skipping Therapy)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分子治疗方法,通过短链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

髓母细胞瘤的高细胞可塑性状态与局部复发及远处扩散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高细胞可塑性状态:局部复发与远端播散的全景解读 研究背景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儿科颅内恶性肿瘤。虽然现有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次治疗后的患儿生存率,但对于复发病例,治疗通常无明显针对性,疗效有限,而大多数复发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低于10%。特别是,具有局部复发和远端播散特性的髓母细胞瘤引起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其独特的分子事件和肿瘤生物学特性给现有治疗提出了巨大挑战。 复发肿瘤通常展示出对治疗的抵抗性,这一现象可能归因于肿瘤内异质性,以及分子机制中的细胞多样性和遗传不稳定性。然而,目前针对肿瘤复发的细胞状态动态变化的理解仍然较为不足。因此,本研究的核心目标是解决以下问题:髓母细胞瘤如何在复发过程中演化出高度异质性...

单分子系统检测和监测弥散中线胶质瘤患者血浆循环核小体及致癌蛋白

探索血浆循环核小体及致癌蛋白单分子检测系统在弥漫性中线神经胶质瘤的诊断与监测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与问题综述 弥漫性中线神经胶质瘤(Diffuse Midline Glioma, DMG)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脑部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且具有极高的致命性。这种类型的肿瘤通常出现在脑的中线结构,如丘脑、脑桥、小脑和脊髓。由于其位置特殊,侵入性活检手术风险较高,故其诊断和监测多依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影像学手段。然而,传统影像方法难以有效指导治疗并准确判断病情发展。例如,MRI往往无法区分肿瘤的真实进展与治疗引起的假性进展。此外,常规手术活检尽管能够提供必要的分子信息,但其具有显著的侵入性风险,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因此,这一领域亟需开发新型的无创...

表达EGFR重定向融合糖蛋白和药物控制IL-12的溶瘤性巨细胞病毒

表达EGFR重定向融合糖蛋白和药物控制IL-12的溶瘤性巨细胞病毒

利用表达EGFR重定向融合糖蛋白复合物和药物可控IL-12的溶瘤巨细胞病毒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潜力 背景与研究目的 近年来,肿瘤病毒免疫疗法(cancer viroimmunotherapy)逐渐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该疗法通过利用病毒感染肿瘤细胞,重塑肿瘤的免疫抑制环境,并激活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反应。在此领域内,以HSV(单纯疱疹病毒)为基础的溶瘤病毒疗法已成功应用于晚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advanced or metastatic melanoma)的治疗,例如Talimogene laherparepvec (T-VEC)。然而,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其他癌种仍面临重大挑战。相比之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因其广泛的细胞嗜性(包括感染肿瘤相关的髓系细胞以及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