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损伤患者的通气实践及其与结果的关系:Ventibrain多中心观察研究

关于《Ventilation Practices in Acute Brain Injured Patients and Association with Outcomes: The Ventibrain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的学术报告 学术背景 机械通气(MV)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脑损伤(ABI)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针对ABI患者的最佳通气策略仍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过去的研究表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在改善ICU患者的临床结局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这些研究通常排除了ABI患者,因为LPS可能对脑生理产生不利影响,如低潮气量(TV)和高呼气末正压(PEEP)可能增加颅内压(ICP)。因此,ABI患者的通气策略存在争议,且缺乏大...

讨论长期生活质量对ICU患者、家属和临床医生体验及结果的影响: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ICU中长期生活质量预测讨论对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影响 学术背景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出院后常常面临一系列身体、心理和认知问题,这些问题被称为“重症监护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PICS)。尽管ICU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对长期的健康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他们对未来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抱有过于乐观的预期。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心理,并可能导致医疗决策的偏差。此外,ICU医护人员在评估患者长期预后时也常常面临挑战,因为生活质量不仅取决于患者的身体功能,还受到多种主观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长期生活质量的认识,并促进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Ma...

持续严重急性肾损伤是危重病期间预后的主要可改变因素

持续性严重急性肾损伤对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 背景介绍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住院患者和危重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全球每年导致超过1000万人死亡,并且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尽管大多数AKI病例在72小时内恢复,但少数患者会发展为持续性严重AKI,这类患者的预后显著更差。然而,目前对持续性严重AKI的定义、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的临床意义,并为未来的治疗干预提供依据,Hernando Gómez及其团队开展了这项研究。 论文来源 该研究由Hernando Gómez(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重症医学项目)领衔,合作者包括来自匹兹堡大学...

关于非常老年患者重症监护管理的ESICM共识建议

ESICM 共识:老年重症患者的处理与挑战 学术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80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very old patients)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一群体的特点是功能受损和高发复杂共病(multimorbidity),且个体间的生物和功能异质性显著增加。这些因素使得传统的循证医学方法在指导临床实践时面临巨大挑战。现有的临床研究往往排除了高龄患者,导致针对这一群体的高质量证据稀缺,医疗决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学会(ESICM)发起了一项德尔菲研究,旨在通过专家共识为高龄重症患者的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论文来源 这篇论文由来自多个国家和机构的专家团队共同撰写,包括Michael Beil(NHS Highland, UK)、Laura Alb...

当代抗真菌药物剂量是否足够?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抗真菌药物暴露的国际多中心药代动力学研究——SAFE-ICU研究

国际多中心研究揭示重症患者抗真菌药物剂量不足问题 学术背景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是医院内常见的严重感染,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及时且适当的抗真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然而,重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常因器官功能障碍、液体转移和伴随用药等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导致标准剂量无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这一问题在抗真菌药物中尤为突出,因为许多抗真菌药物具有显著的毒性风险,如肝毒性和肾毒性。因此,确定重症患者中抗真菌药物的最佳剂量,确保其既能有效治疗感染,又能最小化不良反应,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尽管已有一些关于抗真菌药物在重症患者中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为单中心...

快速ICU内多重PCR对医院获得性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生素管理及临床结果的影响

INHALE WP3研究——快速PCR对ICU抗生素管理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背景介绍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常见的感染,发生率在5%至40%之间,且与高发病率和医疗成本增加相关。HAP和VAP的死亡率估计在10%至50%之间,尤其对免疫抑制患者的影响更为严重。早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但传统的微生物学检测通常需要48至72小时才能提供结果。因此,患者通常会被给予经验性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待实验室数据明确后再进行调整。然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进一步加剧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基于...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清醒俯卧位耐受性的护理方案效果:一项多中心观察研究

COVID-19相关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清醒俯卧位护理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背景介绍 COVID-19大流行期间,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成为重症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对于需要高流量鼻氧(High-Flow Nasal Oxygen, HFNO)支持的患者,清醒俯卧位(Awake Prone Positioning, Aw-PP)被证明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的需求,并改善临床结局。然而,许多患者由于耐受性差,无法达到有效的俯卧位时间,从而限制了其临床获益。因此,如何提高Aw-PP的耐受性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评估“护理包”(Bundle of Care)策略对Aw-PP持续时间及其他关键临床结局的影响。护理包策略包括轻度镇静、监测和患者教育...

心血管手术诱导的代谢重编程在重症监护中急性肾损伤的作用

重大心血管手术诱导的代谢重编程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一项代谢组学研究 学术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超过1790万人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2%。随着疾病负担的增加,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其一生中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术干预。目前,全球每年进行超过200万例心脏手术。尽管心脏手术在心血管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带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也相当高。术后恢复通常涉及宿主的炎症反应,心肌缺血、内皮功能障碍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然而,我们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这限制了基于证据的改善患者预后的可能性。 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心血管手术后的代谢变化提供了新的工具。代谢组学可以全面表征术后代谢模式,揭示与手术应激和术后器官功能障碍相关...

免疫受损患者急性呼吸衰竭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多变量预测模型(IPA-GRRR-OH评分)

免疫抑制患者急性呼吸衰竭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预测模型 背景介绍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那些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干细胞移植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IPA的诊断通常较为困难,且一旦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死亡率可高达90%。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诊断方法(如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等)在临床实践中存在诸多局限性,尤其是在重症患者中,这些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加重病情。此外,生物样本的检测结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无法在患者入院时迅速提供诊断依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临床数据的预测模型,能够在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

血清氯浓度与成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结果

血清氯浓度与静脉输液治疗效果的关系研究 背景介绍 在重症监护室(ICU)中,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输液溶液包括“平衡液”(balanced solutions)和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saline)。近年来,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和患者层面的荟萃分析表明,与生理盐水相比,平衡液可能降低死亡率和减少肾脏替代治疗的需求。然而,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平衡液的使用却与死亡率增加相关。这种差异引发了对平衡液作用机制的探讨。 生理盐水的氯离子浓度(154 mmol/L)远高于平衡液(约98-111 mmol/L),因此,临床医生担心,对于血清氯浓度较高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可能导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进而造成不良后果。尽管实验性和非随机研究已经表明,快速输注大量生理盐水可能导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