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族家庭中的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型APP Met671Leu突变

一项探讨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新突变的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约占所有痴呆病例的60-70%。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环境因素变化,A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预测到2050年,患者人数将达到现有的三倍。据统计,全球有约5000万人受到痴呆的影响,这一数字预计在未来数十年内将快速增长。然而,目前关于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简称EOAD)的研究仍然相对较为欠缺。EOAD指的是在65岁前出现临床症状的AD,其中约10%表现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众多致病基因中,APP(编码淀粉样前体蛋白)、PSEN1(编码前体蛋白酶概念蛋白1)和PSEN2(编码前体蛋白酶概念蛋白2)...

枸杞多糖通过改善突触结构可塑性和调节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ICV-STZ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认知功能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 对 ICV-STZ 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认知功能的改善研究 研究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特点为进行性认知障碍、记忆受损、性格改变和情感障碍。病理上,AD 以神经元和突触退化以及由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 (Aβ) 肽构成的细胞外斑块和由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构成的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为特征。除了已知的AD病理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葡萄糖/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也显著增加了痴呆的风险。 脑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不良、脑内胰岛素水平降低和/或胰岛素运输和利用降低。这种胰岛素抵抗状态会导致大脑能量利用和代谢的改变,最终导致AD类似的病理症状...

通过高通量分子诊断方法鉴定晚发性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新型ARSA基因突变

通过高通量分子诊断方法鉴定晚发性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新型ARSA基因突变

遗传性白质营养不良的神经分子医学研究——一项关于发现新型arsa基因突变的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遗传性白质营养不良(Leukodystrophies)是一类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遗传性疾病。其范围广泛,病因主要是各种基因突变导致的酶缺陷。最常见的一种白质营养不良是亚型色性白质营养不良(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MLD),其是一种罕见的赖索体蓄积病,由ARSA基因的致病突变(pathogenic mutations)引起。MLD临床表现严重,包括运动障碍、精神问题,有时还包括癫痫。根据发病年龄,MLD可进一步分为三种临床类型:婴儿期晚发型、青少年期和成人期。其中,婴儿期晚发型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形式。 因其罕见性和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MLD的诊断具有挑战性。传统...

欧洲参考网络中罕见神经疾病的NGS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在未来高级测序诊断中的应用 背景介绍 过去十年中,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诊断稀有神经病(Rare Neurological Diseases,RND)领域取得了革命性进展。然而,技术、解释和报告标准的缺乏给确保全球一致和高质量的诊断带来了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欧洲稀有神经疾病参考网络(European Reference Network for Rare Neurological Diseases,ERN-RND)与欧洲分子遗传学质量网络(European Molecular Genetics Quality Network,EMQN)合作,建立了一个基于NGS的外部质量评估方案用于RNDs的诊断。 在21世纪,NGS方法逐渐成...

基于下一代测序的乳腺癌聚合风险评分位点基因分型局限性

基于下一代测序的乳腺癌聚合风险评分位点基因分型局限性 背景介绍 在遗传性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的预测中,多基因风险评分(Polygenic Risk Scores, PRSs)正在日益广泛地应用,作为个体风险预测的一个重要工具。PRS的计算依赖于精确再现变异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ies, AFs),从而准确地预测PRSS的值。然而,目前使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进行多基因风险评分基因型分析时,存在不少技术上的限制。本研究的背景在于这些技术挑战,对改进和优化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来源及作者背景 本研究由来自德国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联盟(German Consortium for...

预防性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对现实环境中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影响

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对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影响 背景介绍 药物基因组学(PGx)正在改变P2Y12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这类药物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神经血管问题及血管疾病的治疗。其中,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一种常用的P2Y12抑制剂,这种前体药物依赖多种途径转化为活性代谢物,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酶来完成。然而,携带CYP2C19基因中功能缺失等位基因(LOF)的人群,其氯吡格雷药效较低,这使得某些患者面临更高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 CYP2C19基因分型可以识别LOF等位基因的患者,并建议他们从氯吡格雷转到不依赖CYP2C19途径的替卡格雷(ticagrelor)或普拉格雷(prasugrel)。现有研究多集...

通过突变分析发现人类聚合酶δ校对缺陷的隐性效应

通过突变分析发现人类聚合酶δ校对缺陷的隐性效应

人类Polymerase δ校对缺陷隐性效应的发现:通过对POLD1突变正常细胞及癌细胞的突变分析 背景介绍 DNA修复的破坏是导致遗传性癌症的主要机制之一。POLD1和POLE的外显子区域中的杂合致病变异会影响清除酶的校对活性,导致癌症易感综合症,表现为胃肠多发性息肉、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增加风险。目前普遍的解释是,这些清除酶活性的丧失与癌症的发展是通过增加体细胞突变率产生联系。然而,关于这一假设的具体验证仍存在争议,研究者通过分析一个携带POLD1突变家族成员派生的成纤维细胞克隆和亲子间的新生突变来探索这一问题。 论文来源 本研究由Maria A. Andrianova、Vladimir B. Seplyarskiy、Mariona Terradas等人完成,他们来自于Institut...

临床基因组测序中偶然发现的评估与报告框架

临床基因检测中偶然发现的评估与报告框架 研究背景 在当前临床实践中,全基因组测序(clinical genome sequencing, CGS)逐渐成为诊断罕见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基因组测序中常常会遇到意外发现(incidental findings, IFs),即与检测目的无关的意外结果。由于缺乏普遍接受的指南来指导IFs的返回,IFs的报告政策参差不齐,缺乏透明度。因此,研究者们开发了一套新的框架,用于指导在CGS过程中遇到的IFs的评估和返回。该框架重点关注IFs的临床意义和可操作性,并提出了分步方法和中止点,以推荐是否返回IFs。 论文来源 本文由Carolyn M. Brown、Laura M. Amendola、Anjana Chandrasekhar等多位研究者共同完...

Mowat-Wilson综合症的DNA甲基化特征识别

识别Mowat-Wilson综合征的DNA甲基化特征 背景介绍 Mowat-Wilson综合征(MOW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由ZEB2基因的杂合性缺失或功能丧失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一种转录因子,参与神经发育。患有MOWS的个体常表现出中度到重度的全球发育延迟、智力障碍、癫痫和典型的面部表型。此外,还可能存在短身材、Hirschsprung病、大脑和心脏异常等。然而,该综合征的罕见性和表型多样性使得其在新生儿期的诊断更具挑战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开展了研究,旨在通过识别一种新的诊断生物标志物来简化MOWS的诊断过程。 论文来源 这项研究由Stefano Giuseppe Caraffi、Liselot van der Laan、Kathleen Rooney等科研人员共同完成,...

血浆中脑源性外泌体circRNA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志物

脑源性外泌体环状RNA在血浆中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通常被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血流中断进入大脑,导致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缺失。早期诊断对于有效的干预和管理至关重要,因为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急需开发用于早期诊断AIS的新方法。多项研究表明,外泌体中包含的生物活性分子,尤其是环状RNA(circRNA),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理想标志物。然而,关于外泌体及其circRNA对AIS发展和预后的研究较为稀少。因此,本文旨在探索使用血浆脑源性外泌体中的circRNA作为AIS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研究背景 AIS是全球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每年因急性缺血性卒中导致的死亡和长期残疾人数相当庞大。目前临床上急性缺血性卒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