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肝内浸润模式及范围的病例对照研究——基于肝脏全景数字病理学的研究

肝门部胆管癌的肝内浸润模式与范围研究 学术背景 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PHCC)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主要依赖于根治性手术切除。然而,尽管手术技术的进步,PHCC的术后复发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在原位和肝内复发。这表明PHCC的肝内生物学边界尚未完全明确,影响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效果。以往的研究表明,PHCC的近端胆管浸润范围通常在10毫米以内,但即便如此,术后复发率仍然居高不下,提示可能存在未被充分认识的肝内浸润模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全切片数字肝脏病理系统(Whole-Mount Digital Liver Pathology System, WDLPS)全景评估PHCC的肝内浸润模式与范围,以指导手术...

高风险的晚期肝细胞癌联合肝动脉化疗灌注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PD-1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肝动脉化疗联合靶向与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研究 背景介绍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大多数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中位生存期仅为2.7至4.0个月。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联合应用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生存优势。然而,对于高风险患者(如伴有VP4门静脉侵犯或肿瘤直径≥10厘米的患者),现有的系统治疗方案效果有限。因此,研究者们探索了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TKI和PD-1抑制剂的三联疗法,以期改善高风险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 研究来源 该研究由来自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的Mengxuan Zuo、Guanglei ...

基于肝动脉灌注化疗的转化肝切除术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比较: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为基础的转化肝切除术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应用 学术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中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尽管治疗策略不断进步,根治性手术仍然是HC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超过70%的HCC患者在初次诊断时由于肿瘤相关因素(如血管侵犯、多发病灶或残余肝体积不足)而不适合进行根治性手术,导致预后较差。近年来,转化治疗(conversion therapy)被提出作为一种逆转不可切除肿瘤的方法,通过缩小肿瘤体积或降期(downstaging)使患者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从而延长生存期。 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

使用DNLR和GNRI评估阿特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

DNLR与GNRI在肝细胞癌联合治疗中的预后评估研究 背景介绍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治疗(如Atezolizumab与Bevacizumab的联合疗法)在不可切除的HCC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生存获益。然而,如何准确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仍然是一个挑战。 传统的预后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已被证明在HCC患者中具有预测价值。然而,N...

完全抑制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加剧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小鼠肝脏肿瘤发生

抑制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加剧小鼠肝癌发生 学术背景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近年来,由于乙肝(HBV)和丙肝(HCV)疫苗及抗病毒治疗的发展,肝癌的负担有所下降。然而,肥胖及相关脂肪肝疾病(如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MAFLD)已成为肝癌的主要风险因素。脂肪肝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肝脏中甘油三酯的沉积。脂肪可以通过饮食摄入,也可以通过体内的从头脂肪生成(De Novo Lipogenesis, DNL)过程合成。在正常情况下,DNL对肝脏脂肪的贡献为3-5%,但在MAFLD患者中,DNL的贡献可高达30%。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是DNL过程中的关键酶,负...

靶向SRSF10可能抑制M2巨噬细胞极化并增强肝细胞癌中的抗PD-1治疗

SRSF10在肝细胞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学术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排名第六的癌症,其死亡率位居第三。尽管手术切除是HC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免疫疗法在多种癌症类型中显示出显著疗效,尤其是在黑色素瘤和肺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HCC患者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如PD-1/PD-L1抗体)的响应率不足30%,且总体生存率未见显著改善。这一局限性主要归因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异质性和免疫抑制特性。 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在HCC的免疫抑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巨噬细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可分为促炎的M1型和抗炎的M2型。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

在胆管癌治疗中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的白内障的研究

学术背景与问题提出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FGFRi) 是一类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癌(iCCA)的靶向药物。尽管FGFRi在治疗iCCA方面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但其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潜在并发症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特别是,FGFRi是否与白内障的形成或进展有关,这一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尤为重要。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了解FGFRi治疗是否与白内障的发生相关,对于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的研究表明,FGFR在眼部组织中广泛表达,FGFRi可能引发多种眼部不良反应,如干眼症、葡萄膜炎和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然而,关于FGFRi对成人晶状体的影响,尤其是白内障的形成,相关研究非常有限。尽管在FGFRi的临床试验中,白内障并未被列为常见的...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具有肝脏作用的种群分化遗传调控因子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全基因组分析揭示种群分化的遗传调控因子及其在肝脏中的潜在作用 学术背景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是一种关键的凝血因子和急性期反应蛋白。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循环中含量丰富,但在急性炎症反应期间,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介导的转录级联反应会使其水平升高至基线的3倍。纤维蛋白原水平是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静脉血栓栓塞和缺血性卒中)的临床预测因子。尽管动物模型已证明纤维蛋白原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这一关系难以确认。 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遗传性估计在21%至67%之间,大多数估计值在30%至50%之间,且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异质性。非洲裔美国人的纤维蛋白原基线水平较高,且其遗传性可能高于非西班牙裔白人。尽管全基因组和外显子...

西方饮食在新型MASH-HCC小鼠模型中富集Galectin-1调控的Rho、ECM和SASP信号的空间影响

西方饮食通过Galectin-1调控的Rho、ECM和SASP信号通路在新型MASH-HCC小鼠模型中的空间影响 学术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 MASH)是HCC的主要诱因之一。随着西方饮食(Western Diet, WD)的普及,MASH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来预防MASH,且HCC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Galectin-1(Gal-1)是HCC的生物标志物,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沉默Gal-1可以有效治疗小鼠HCC,但WD对Gal-1信...

早期肝细胞癌快速生长的CT和MRI相关因素

早期肝细胞癌(HCC)快速生长的影像学预测因素研究 学术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尤其在北美、南美和欧洲,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尽管晚期HCC的预后仍然不佳,五年生存率低于20%,但早期诊断的HCC患者仍有治愈的可能。因此,准确诊断和风险分层,尤其是预测肿瘤生长速度,对于早期HCC患者的临床管理至关重要。 然而,预测早期HCC的生长速度具有挑战性,因为不同病灶的生长速度存在显著差异,且文献中的结果也不一致。早期研究表明,HCC的肿瘤体积倍增时间(Tumor Volume Doubling Time, TVDT)大约为70至120天,但最近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HCC的生长速度存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