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肺成纤维细胞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通过分泌外泌体MMP1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进展

学术背景与问题提出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同时也是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3%-22%的IPF患者在随访期间会发展为肺癌,且随着时间推移,肺癌的累积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这些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IPF合并肺癌(IPF-LC)的侵袭性显著高于散发性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IPF-LC的主要病理类型。然而,目前尚无针对IPF-LC的特定治疗指南,传统的肺癌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可能导致IPF急性加重,限制了患者的治疗选择。因此,阐明IPF-LC进展的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治疗靶点至...

肿瘤相关ZNRF3错义突变在内源性水平缺乏显性负性活性

学术背景与论文简介 背景介绍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多种癌症中失调,尤其是在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中。该通路的异常激活通常与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有关,例如 APC、AXIN1/2 和 β-catenin 本身的突变。此外,RNF43 和 ZNRF3 作为 Wnt 受体的负调控因子,通过从细胞膜上移除 Wnt 受体来限制 Wnt 诱导的 β-catenin 信号传导。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哪些肿瘤相关的 ZNRF3 突变是驱动突变,以及它们通过何种机制促进癌症的发生。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地分析肿瘤相关的 ZNRF3 突变,尤其是错义突变和截短突变,以揭示其在癌症中的功能意义。 论文来源 该论文由 Shanshan Li、Jiahui Niu、Ruyi Zhang 等作者共同完成...

Sirt1对胃癌中H19-糖酵解-组蛋白乳酸化正反馈环的脱乳酸化作用

学术背景与问题提出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2020年约有110万例新发病例。尽管早期检测、手术技术和肿瘤学的进步使得胃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癌症代谢重编程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策略,尤其是糖酵解(glycolysis)在癌细胞中的激活。糖酵解不仅为癌细胞提供能量,还通过产生乳酸(lactate)影响表观遗传修饰,如组蛋白乳酸化(histone lactylation)。组蛋白乳酸化是一种新型的表观遗传修饰,能够通过乳酸调控基因转录,但其在胃癌中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乳酸化在胃癌中的作用,特别是组蛋白H3K18乳酸化(H3K18la)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并揭示SIRT1(一...

代谢成像区分卵巢癌亚型及其对治疗的早期和可变反应

代谢成像区分卵巢癌亚型并检测其早期治疗反应 学术背景 卵巢癌是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 HGSOC)是最常见的致命亚型。近年来,代谢亚型在多种癌症中被发现,包括HGSOC。这些代谢亚型具有不同的治疗脆弱性和预后。HGSOC中存在两种代谢亚型:高氧化磷酸化(High OXPHOS)亚型和低氧化磷酸化(Low OXPHOS)亚型。高OXPHOS亚型表现出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TC)组件的基因表达增加、氧消耗增加以及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加,而低OXPHOS亚型则表现出糖酵解代谢增强且对药物更具抗性。 尽管基因拷贝数特征已被用于分类HGSOC,并可以预测化疗后的复...

组织因子通过稳定TREX1蛋白逃避胰腺导管腺癌中的cGAS-STING先天免疫反应

组织因子通过稳定Trex1蛋白逃避cGAS-STING先天免疫反应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作用 学术背景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是全球最具挑战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尤其是晚期PDAC患者的生存率极低。尽管化疗和免疫治疗在多种癌症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PDAC对这些治疗的反应仍然较差。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PDAC的纤维化基质是化疗和免疫浸润的物理屏障,但肿瘤细胞内在的免疫逃逸机制仍不明确。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是一种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的糖蛋白,尤其在PDAC中,约80%的病例中TF表达升高。TF不仅参与凝血过程,还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然而,TF在PDAC中的具...

TFF3驱动肺腺癌中Hippo依赖的EGFR-TKI耐药机制研究

TFF3驱动肺腺癌中Hippo依赖的EGFR-TKI耐药机制 学术背景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最常见的亚型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在LUAD中频繁发生。自2013年以来,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奥希替尼(Osimertinib)已被批准用于治疗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然而,5-25%的EGFR突变患者对EGFR-TKIs表现出内在耐药性,且即使患者最初对EGFR-TKIs敏感,通常在8-13个月内也会出现获...

MCL1基因拷贝数增益作为骨肉瘤治疗靶点的研究

MCL1基因拷贝数增益作为骨肉瘤治疗靶点的研究

学术研究报告:MCL1基因拷贝数增益作为骨肉瘤治疗靶点 学术背景 骨肉瘤(Osteosarcoma, OS)是一种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尽管手术结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确立,并且至今仍是标准疗法,但骨肉瘤的治疗进展仍然有限,尤其是对于转移性或复发性骨肉瘤患者,其五年生存率仅为20%-30%。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骨肉瘤治疗中的效果不佳,进一步凸显了开发新治疗策略的迫切需求。 骨肉瘤的基因组特征表现为广泛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和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 SVs),这些变异可能驱动疾病的进展和恶性转化。尽管TP53和RB1通路的基因突变在骨肉瘤中较为常见,但其具体的驱动基因突变和...

伪激酶TRIB3通过USP10介导的去泛素化稳定SSRP1促进多发性骨髓瘤进展

伪激酶TRIB3通过USP10介导的去泛素化稳定SSRP1促进多发性骨髓瘤进展

TRIB3通过USP10介导的去泛素化稳定SSRP1促进多发性骨髓瘤进展 学术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全球第二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易复发和对治疗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尽管现有的多药联合治疗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但耐药性和疾病复发仍然是治疗中的主要挑战。因此,深入研究MM的发病机制、进展机制以及耐药性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伪激酶(pseudokinase)作为一类缺乏催化活性但具有调控功能的蛋白质,逐渐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TRIB3(Tribble homolog 3)是一种重要的伪激酶,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肿瘤干细胞性、免疫调节和自噬调控等。然而,TRIB3在MM中的具体功能和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SPTLC2通过EGFR-FAK-HBEGF信号轴促进卵巢癌进展

SPTLC2通过EGFR-FAK-HBEGF信号轴促进卵巢癌进展 学术背景 卵巢癌(Ovarian Cancer, OC)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信号通路在多种癌症中广泛失调,尤其是在卵巢癌中,EGFR的过度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尽管EGF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但针对EGFR的单药治疗在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有限,这表明EGFR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深入研究EGFR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尤其是寻找新的调控因子,对于开发更有效的卵巢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长链碱基亚基2(Serine Palmitoyltra...

LGALS9B通过稳定EEF1D蛋白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发生和转移

lgals9b通过稳定eef1d蛋白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发生和转移 学术背景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每年有超过一百万新病例被诊断出来。由于其晚期检测的特点,胃癌的死亡率较高,在癌症相关死亡中排名第四。尽管在手术切除、辅助化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等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胃癌的治疗效果仍然有限,且复发率较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胃癌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全面分析胃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对于识别关键靶点、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近年来,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s)在胃癌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其中,galectin-9(lgals9)因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与胃癌预后不良的潜在关联而备受关注。然而,ga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