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单核细胞多部位DNA甲基化改变作为AIS/I期肺腺癌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

基于外周血单核细胞DNA甲基化的早期肺腺癌诊断新方法 背景介绍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肺癌病例的约40%。尽管近年来肺腺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预后仍然不佳,主要原因之一是早期诊断的困难。大多数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是早期肺腺癌筛查的常用工具,但其假阳性率高达96.4%,且现有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如CEA)在早期肺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因此,开发一种非侵入性、高效的早期肺腺癌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

利用分叉同种异体静脉移植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左侧门静脉高压症:一项10年对比研究

利用分叉异体静脉移植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左侧门静脉高压症 学术背景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0%。胰腺癌的早期侵袭性生长常常累及门静脉系统(portal vein system),尤其是胰头或钩突部位的肿瘤容易侵犯门静脉(portal vein, PV)、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SMV)和脾静脉(splenic vein, SV)的汇合处。为了达到根治性切除(R0切除),外科医生通常需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中联合切除受侵犯的门静脉系统。然而,这种手术方式可能导致左侧门静脉高压症(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 SPH),这是一种由于...

一项关于烧伤面积≥70%体表面积的10年单中心研究:预测模型构建与多中心验证——回顾性队列研究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背景介绍 烧伤是全球第六大致死伤害,尤其是大面积烧伤(≥70%总烧伤面积,TBSA)患者,其并发症严重且预后极差。尽管烧伤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目前仍缺乏一个有效的预测模型来评估这些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因此,本研究旨在识别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生存的关键预后因素,并构建一个可行的预测模型,以帮助医生在治疗早期快速评估患者的生存概率并做出临床决策。 研究来源 本研究由来自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val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等多个机构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研究团队包括Runzhi Huang、Yunt...

肝门部胆管癌肝内浸润模式及范围的病例对照研究——基于肝脏全景数字病理学的研究

肝门部胆管癌的肝内浸润模式与范围研究 学术背景 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PHCC)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主要依赖于根治性手术切除。然而,尽管手术技术的进步,PHCC的术后复发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在原位和肝内复发。这表明PHCC的肝内生物学边界尚未完全明确,影响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效果。以往的研究表明,PHCC的近端胆管浸润范围通常在10毫米以内,但即便如此,术后复发率仍然居高不下,提示可能存在未被充分认识的肝内浸润模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全切片数字肝脏病理系统(Whole-Mount Digital Liver Pathology System, WDLPS)全景评估PHCC的肝内浸润模式与范围,以指导手术...

T1b-2N0-1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加手术与直接手术及辅助治疗的长期生存比较:基于SEER数据库和中国队列的人群研究

食管癌治疗策略的比较研究 学术背景 食管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的发病率尤为突出。尽管近年来在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于早期食管癌(T1b-2N0-1期)的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单纯手术(Surgery Alone, SA)、手术联合辅助治疗(Surgery plus Adjuvant Therapy, ST)以及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Neoadjuvant Therapy plus Surgery, NS)。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在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

1990年至2019年非恶性上消化道疾病负担的全球、区域和国家模式及未来十年预测

全球非恶性上消化道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及未来预测 学术背景 非恶性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病(Peptic Ulcer Disease, PUD)、胃炎和十二指肠炎(Gastritis and Duodenitis, GD)以及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全球医疗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还凸显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系统可及性与效率的问题。尽管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较高,但其负担在不同地区、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全球负担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 SDI)的关系,研究者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

儿童复杂主动脉瓣疾病的Ozaki技术与Ross手术对比研究

Ozaki技术与Ross手术在儿童复杂主动脉瓣疾病中的比较研究 学术背景 主动脉瓣疾病(Aortic Valve Disease, AVD)在儿童中是一种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尤其是在需要手术干预的情况下。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如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在儿童中存在诸多局限性,包括瓣膜尺寸不匹配、长期抗凝治疗的需求以及瓣膜耐久性问题。Ross手术(Ross Procedure)被认为是儿童复杂主动脉瓣疾病的金标准手术,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双瓣膜退化的风险以及手术适应症的限制。 近年来,Ozaki技术(Ozaki Technique)作为一种新型的主动脉瓣修复技术,逐渐在成人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该技术通过使用自体心包膜(autologous pericardium)重建主动脉瓣叶,...

高风险的晚期肝细胞癌联合肝动脉化疗灌注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PD-1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肝动脉化疗联合靶向与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癌中的应用研究 背景介绍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大多数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中位生存期仅为2.7至4.0个月。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和靶向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联合应用在晚期肝癌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生存优势。然而,对于高风险患者(如伴有VP4门静脉侵犯或肿瘤直径≥10厘米的患者),现有的系统治疗方案效果有限。因此,研究者们探索了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TKI和PD-1抑制剂的三联疗法,以期改善高风险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 研究来源 该研究由来自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的Mengxuan Zuo、Guanglei ...

评估全球间皮瘤负担:趋势、社会经济影响与石棉暴露——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全球间皮瘤负担评估——趋势、社会经济影响与石棉暴露 学术背景 间皮瘤(Mesothelioma)是一种罕见的癌症,主要影响肺部的胸膜(pleura),但也可能发生在腹膜(peritoneum)、心脏或睾丸的膜层。由于其罕见性和较长的潜伏期,间皮瘤在癌症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中受到的关注较少。石棉(asbestos)是间皮瘤的主要风险因素,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石棉的使用受到广泛限制,但其遗留的健康问题仍然显著。本研究旨在评估全球间皮瘤的疾病负担、年龄、性别和地理位置的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和石棉暴露对间皮瘤发病率的影响。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Ziran Zhao、Jiagen Li、Fengwei Tan、Qi Xue、Shugeng Gao和Jie He共同撰写,作者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

评估细胞减灭术在寡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有效性:来自定量分析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见解

寡转移性前列腺癌中减瘤手术的有效性评估 学术背景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晚期阶段,前列腺癌常伴随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寡转移性前列腺癌(oligo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OMPCa)是一种介于局部病变和广泛转移之间的中间状态,其特征是转移病灶数量有限且局限于少数器官。近年来,针对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减瘤手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P)的应用。然而,减瘤手术在这一特定临床场景中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分析和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减瘤手术在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Bisheng Cheng、Bingheng Li、...